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>曾经数量超1.5亿人的小资们都去哪了?

曾经数量超1.5亿人的小资们都去哪了?

2019年07月02日 投稿作者:云导航 围观人数:1637

“小资”的概念大概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流行,到了2010年前后,这个概念已经基本普及到了所有二三线城市,小资生活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和职场新人向往的生活:每个月3k-5k的薪水,喜欢下午茶,最爱星巴克,周末去逛逛艺术展,听听音乐会,去游泳馆游泳,去打打保龄球,去做个SPA,上个插画班,和三五个姐妹每人买一支YSL口红换着涂……

2018091012145731-480x300.png

小资人群集中在20岁到35岁之间,该群体的数量曾高达到1.5亿人,有较高的学历,有相对稳定的收入,有精神追求。小资的女人,要有高雅的生活,有丰富的内涵,有一定的艺术品位,有情调……小资的男人,要有儒雅的气质,丰富的学识,要爱摄影、爱健身,要有范儿……

可是,为什么最近三五年几乎没怎么有人提小资了?“小资”概念的关注度在2011年达到峰值,随后一路下滑。大多数曾经是小资的群体,为什么也不自称“小资”了?

曾经数量超1.5亿人的小资们都去哪了?


答案很简单:1.5亿人的小资阶层土崩瓦解了。一部分晋升为中产,一部分沦为屌丝。

从2000年到现在不到20年的时间,几乎每三五年,高净值(股票、现金、存款等净资产达到100万美金)以下人群的财富就要通过股市、楼市、互联网以及越来越多的新投资领域进行一次洗牌。

2003年前后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第一个起点,B2B、B2C和C2C模式,改变了很多传统企业的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,那个时候,即使你不懂技术,不懂运营,不懂管理,不懂互联网,但你用QQ吧?囤积几百个6位、7位的免费QQ号,现在都可以换上海一套房子。

2007年,中国股票市场最大的一轮牛市,上证综合指数达到最高点6124点,那时还没有多少人用金融杠杆,基本上都是实打实的资金在操作,全国金融杠杆率几乎为零,很多股票上涨超过10倍,其中中国船舶股价一度达到300元。

2009年,经济危机之后,四万亿投资计划带动地方数十万亿的资金规模,各地高铁、新城等基建开始增加投资,房地产正式拉开上涨趋势,不到十年时间,几个一线城市不同区域出现3-10倍的上涨;很多二三线城市在十年间也出现了3-5倍的涨幅。

2014年底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和“互联网+”概念提出,互联网投资热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作为互联网入口的域名,很多品种在2015年出现了10倍、20倍、50倍甚至100倍的暴涨,全职和业余域名投资人数量达到百万级。

2015年,中国股票历史上的第二轮牛市,流通市值超过50万亿,是2007年的五倍以上,只不过与2007年相比,牛市行情周期较短,主要原因是金融杠杆率达到了10%以上,系统性风险太大,这一轮洗牌,很多高净值人群被洗劫,也有很多人靠加杠杆逆袭。

2015年下半年开始至2018年,从股市出来的资金开始进入楼市,一线城市率先上涨,随后无锡、南京、厦门、武汉、合肥、郑州、济南等轮番上涨,甚至两三年时间涨幅2-3倍,此后,三四线城市跟涨,甚至部分县城价格破万。

2013年-2017年,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暴涨,几年时间,比特币从300元人民币一枚的价格,最高突破2万美金一枚,折合人民币13万元,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。

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间,社会的总体财富在不断增长,广义货币(M2,可以简单理解为市场上总资金存量)从2003年的22万亿元,增加到2018年的170万亿,增涨了8倍。无论是小众的比特币、QQ号、域名等虚拟资产投资,还是股票等金融和具有“金融属性”的房地产投资,都让财富在几个阶层转了好几圈。但是,就是有人自始至终,上面的几个大势,一趟都没赶上。

几年时间,小资群体基本消失殆尽,很多白领曾经舍得花买几百块一支的YSL口红,现在换成三五十的丝芙兰,可能都要纠结一下。而新生代(95后)的职场白领,很多人的父母是70后,要么步入社会就是一步到位的新中产,要么是直接面对城市生存压力而毫无反抗能力的新韭菜。

一个上海土著大爷有五套房子,和老伴住一套,给儿子一套,另外三套租出去,还有退休金,天天没事就步行到新天地和几个老头一起喝啤酒侃大山,这叫小资;一些小年轻,两三个月能坐着地铁跑新天地喝一杯玛格丽特就觉得是小资,喝完回到租住的12平小房间里还觉得那杯鸡尾酒花钱花得肉疼,心里还在盘算着下个星期的两杯星X克(不好意思,星X克躺枪了,这里可以换成XX网红茶)就省了吧……

所以,“小资”本来就是个伪概念,小资群体也只是个暂时性群体,未来,要么成为中产,要么沦为屌丝。就像一个被包、手表、车、衣服等大量物质困扰的人天天扔东西的人可以说自己是“极简主义者”,而我之前看一个日本作者写的关于极简主义的书,这个家伙连30平米的房子都没住过,年近30岁,月收入都不到10万日元(日本平均收入30万日元,折合1.9万人民币),每个月花5万日元租个20平的房子,说自己是极简主义者,甚至说日本地震多,住硬纸板造的房子不用担心地震时被房子砸伤……我是那么爱惜书的一个人,但那本书我直接扔了。

到2020年,我们国家会形成以6~7亿中产群体为主要主体的“橄榄球型”社会结构,“中产阶层”将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。当然,这个“中产阶层”必然包含“伪中产”和“新中产”。即使是中产阶层,也不是面对2000元一张的演唱会门票、800元一张的艺术展门票、落地30万的BBA入门车面不改色,中产阶层面临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
中产阶层是最缺乏安全感的阶层,很多在一线城市的中产,虽然名下有价值500多万的房子,但往往也背着两三百万甚至更多的房贷。从一二线城市退居三线城市不甘心,真正进入高净值群体更没那么容易,一个亲人一场大病、夫妻中一个人失业、某个投资不小心暴雷,都可能让中产阶层重新认识现实。阶层的上升没那么容易,而下一次财富重新洗牌,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还站在中产阶层巨轮的甲板上。

《论语》中有句话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我们太多人,读完大学,很多人连“利其器”都做不到,进入社会之后,脚跟还没站稳,两三轮洗牌,就被社会边缘化了。

我想再给加上几句:工欲利其器,必先学其术;子欲无近忧,必先通其道;若欲成大事,必先借大势。术即方法,道即思维,势即趋势。器(工具、技能)很重要,但有“术”会让你更高效;要想没有太多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,就要掌握商业、经济和社会的运行规则;真正成大事的人,总是那些顺势而为、甚至是能预测未来趋势的人。

术、道、势,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。昨天的每日问答,我提出了一个问题:只要努力,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往错误的方向努力,比不努力更可怕。(作者:禚昌磊,成长智库创始人)

标签

版权说明
免责声明:本文文章内容由职场导航发布,但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,具体内容可自行甄别.